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最新录用
自2023年起,《应用心理学》的最新录用论文采用知网首发方式。本栏目将呈现最新录用论文的题目、作者、研究要点与摘要,包含论文PDF全文的首发版本请移步知网阅读。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2页 共53条记录  
录用日期:2023-03-14
活力形态及其神经基础:寻找失落的社会认知拼图
赵翥,陈巍,汪寅
[摘要]
1. 人类的社会性行为不仅包含目标(what)和意图(why)两个维度,还存在一种“执行方式”(how)的新维度。
2. 活力形态有效地参与了行为的表达与理解,相关研究弥补了传统社会认知研究的缺失。
3. 整合活力形态的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证据,活力形态应被归为一种暖认知。
恐音症的临床心理特征及其神经机制
徐天宇,徐慧艳,平贤洁,陈巍
[摘要]
1. 系统梳理了恐音症的临床心理特征及诊断测量工具。
2. 从强烈世界理论及过度镜像模型视角分析了恐音症的发生发展机制。
3. 区分单通道干预与跨通道干预,以更好认识与治疗恐音症。
数字龛位的主动推理:迈向元宇宙的预测心智
刘林澍,叶浩生
[摘要]
1. 将“元宇宙”的本质界定为数字时代的认知龛位与生态龛位。
2. 以主动推理架构形式地描述数字龛位与个人的动态耦合关系。
3. 以主动推理架构勾勒媒介与个人竞争耦合关系主导地位的历史循环。
社会效价对预测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群体规范和个人偏好在其中的作用
尹军,孙淼燕,孙鸿莉,艾丹枫,林静,郭秀艳
[摘要]
1. 人们预测积极行为在群体中保持一致的程度高于消极行为。
2. 群体规范感知而非个人偏好感知起中介作用。
3. 群体实体性调节对群体规范和个人偏好的感知,进而影响群体行为预测。
纵向题目作答时间模型:对潜在加工速度的变化追踪
陈琦鹏,詹沛达
[摘要]
1. 提出了可分析纵向题目作答时间数据的心理计量模型。
2. 拓展了纵向心理计量模型的数据分析范围。
基于直觉判断的初始信任:启发式线索及影响因素
沈殷琪,谢韵梓,吴继霞
[摘要]
1. 首次从直觉判断视角整合了初始信任的相关研究。
2. 梳理了初始信任的启发式线索及影响因素。
3. 未来可拓展启发式线索及影响因素研究并提高初始信任的准确性。
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实验设计中平衡信息与效率的新方法
郑元瑞,胡传鹏
[摘要]
1. 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能够平衡实验的信息与效率,可节省研究成本
2. 提供进行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的三个步骤流程
3. 指出使用贝叶斯因子序列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现状及展望
莫李澄,李宜伟,张丹丹
[摘要]
1. 综述了非社会性情绪调节和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
2. 指出了情绪调节特别是社会疼痛调节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可行性研究方案。
3. 展望了未来整合多视角多技术方法的研究思路。
录用日期:2022-12-31
物质成瘾领域自知力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杨玲,崔霞,张建勋,李颖越,杨龙丽
[摘要]
1. 首次系统阐述了成瘾领域自知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2. 首次就成瘾领域自知力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
注意促进效应:“一心两用”下的注意和记忆
孟迎芳,肖芬妮,郑思琦
[摘要]
1. 针对新近研究与早期结论的矛盾重新梳理注意促进效应的产生机制。
2. 介绍近期基于研究新进展提出的新理论模型。
3. 基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四点研究展望。
基于COPES理论预测网络学习中的钻牛角尖
龚科,刘玉,张艺红,李俊一
[摘要]
1. 用机器学习法预测钻牛角尖行为,基于COPES理论增强模型可解释性。
2. 以实际教学生成的教育大数据验证COPES理论,提升其生态效度。
3. 用回归方法预测钻牛角尖,避免二分法对学生“贴标签”的问题。
“道听途说”还是“眼见为实”?效价及真实性对幼儿评价流言传播的影响
汤玉龙,张芷诺,缪小龙
[摘要]
1.在不知道流言真实性时,幼儿会更愿意与积极流言传播者做朋友,认为传播积极流言的行为更好。
2.当幼儿后续通过直接观察发现积极流言虚假但消极流言是真实后,幼儿对积极流言传播者的社会评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3.幼儿更愿意与说消极但真实流言的个体做朋友,但依然认为传播积极却虚假流言个体的行为更好。
授权型领导对数字化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薛宪方,邱泽敏,郭晗,梅胜军
[摘要]
1. 授权型领导能够对数字化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2. 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授权型领导对数字化创造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
3. 在高虚拟性环境下,授权型领导对数字化创造力影响更显著。
推理与偏差:从传统逻辑到逻辑直觉的推进
杨建勇,胡竹菁,聂丹丹,朱德彪
[摘要]
1.介绍了从传统逻辑到逻辑直觉的推进过程。
2.梳理归纳了四种不同范式下逻辑直觉存在的聚合性证据。
3.总结了逻辑直觉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可重复性问题与展望
王祯,管健
[摘要]
1. 综述了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可重复性问题的表现。
2. 分析了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出现可重复性问题的可能原因。
3. 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方向。
多级评分认知诊断题组模型
周文杰,童望望,郭磊
[摘要]
1. 提出了能够同时处理具有题组结构和多级评分数据的认知诊断模型。
2. 相较于传统模型,新模型的参数估计精度更高,且生态效度更好。
3. 使用不带题组结构的诊断模型可能使参数估计精度下降。
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跨期决策: 时间知觉的作用
黎俊良,刘超,耿晓伟
[摘要]
1.佤族大学生在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延迟折扣率比汉族学生更低,表现出更多的耐心;但在金钱领域没有显著差异。
2.佤族大学生的时间知觉显著短于汉族学生。
3.时间知觉在民族与金钱、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延迟折扣率之间都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大学生人际问题量表简版(IIP-SC)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环形结构检验
邵瑾,杨芊
[摘要]
1. 基于人际环形模型,发现国内大学生人际问题呈现低掌控-高联结的特点。
2. 环形结构检验表明人际问题量表简版符合环形结构。
3. 通过结构总结法发现在人际问题及掌控维度上存在性别及地域差异。
身份多样性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李梦琳
[摘要]
1.从身份数量特征出发界定身份多样性,并且与其他概念相区分。
2.提出了身份多样性作用发挥的内在机制以及逻辑关系。
3.展望了身份多样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学龄儿童对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的理解
廖一帆,翟舒怡,何洁
[摘要]
1. 儿童能够根据努力信息区分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
2. 儿童认为在能力情景下个体感受到较多的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
3. 相比自大自豪,儿童给予真实自豪更高的社会评价。
常见的类别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
方杰,温忠麟,何子杰
[摘要]
1、阐述了如何正确地进行类别自变量、类别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
2、总结了常见的类别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的适用情境和分析策略。
会员身份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ERPs研究
凌斌,薛金霞,孙丽君
[摘要]
1. 揭示了VIP和非VIP会员身份在在线评论加工中的神经基础。
2. 提出N2和LPP是会员身份和评论效价影响评论感知有用性的神经指标。
录用日期:2022-10-14
毒品线索暴露对戒毒人员跨期决策的影响:基于心理时间的视角
何赟,周冰涛,蒲璐萌,杨波
[摘要]
1.通过实验证明了毒品线索暴露对戒毒人员跨期决策的影响。
2.全面综合的考虑主观时间感知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其中作用。
3.探索跨期决策的时间因素影响,以期帮助戒毒人员更理性地决策。
动态情境对特质焦虑个体面孔表情知觉的影响
宋素涛,肖观来,尚琬婷,赵诗梦,高世豪,王荣2,武笛
[摘要]
1. 动态情境影响个体对中性面孔表情的知觉。
2. 高特质焦虑个体对中性面孔表情的效价评分更消极。
负性情绪状态对短时记忆表征的影响
郭利静,叶超雄,龙芳芳,刘昕旸,谢蔚臻
[摘要]
1.探讨了负性情绪状态对短时记忆表征的影响。
2.分析了造成该领域研究结论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3.探讨了负性情绪状态如何通过注意力焦点影响短时记忆。
自我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刘倩文,王振宏
[摘要]
1. 对自我报告高敏感儿童(HSC)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进行修订与信效度检验。
2. 在中国中学生样本中验证了感觉加工敏感性(SPS)的三因素模型。
3. 修订后中文版自我报告HSC量表信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
4. 中文版自我报告HSC量表可作为测量我国中学生SPS的有效工具。
录用日期:2022-09-06
朝向集体主义和保守主义:病原体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陈维扬,谢天
[摘要]
1.病原体影响文化演化的两个侧面:集体主义和保守主义。
2.价值观的寄生虫压力理论与行为免疫系统理论是该影响的理论基础。
3.展望了病原体解释文化演化的路径模型。
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伤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常远,齐冰
[摘要]
1.从情绪和家庭环境角度探讨了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关系。
2.对初中生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有一定启示作用。
3.未来可以在基因层面探讨自伤行为的产生。
快乐表情对婴儿面孔种族知觉窄化的影响:眼动证据
赵斌,王安琪,刘少英,严璘璘,刘广西
[摘要]
1.快乐表情可以促进9个月中国婴儿对他族面孔的识别。
2.快乐与中性条件下婴儿对他族面孔的眼动扫描模式不同。
音乐对语言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王星,李德高,李艺,宋丹贵
[摘要]
1. 汉语句子与和弦序列晚期句法整合加工共享神经资源。
2. 汉语和音乐句法加工使用两套性质相同且相互促进的加工机制。
3. 音乐训练对语言和音乐句法加工机制共享有调节作用。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2页 共53条记录  
版权所有 © 应用心理学杂志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302号    备案号:浙ICP备16001248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